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立志振兴我国的石油装备工业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冠军校友


       张冠军,1957年生,安徽砀山人,1982年我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宝鸡石油机械厂(全国500强企业)厂长和党委书记。
       1993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分别被陕西省聘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国务院评聘为“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8b531ea28b8246d3994d67806321629d.jpg

       在1994年3月至1994年6月任副总工程师和1994年7月至1997年9月任副厂长期间,张冠军主管企业的营销工作。为了打开当时疲软的市场,他一方面积极倡导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合理组建营销队伍,突出重点抓市场,很快扭转了被动的营销局面。同时,他从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制度入手,积极推行营销费用包干使用的管理办法,既有效地调动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又使企业的营销成本明显降低。

       1997年9月至2003年10月任厂长、总经理期间,张冠军负责企业的全盘工作。上任之初,针对当时企业严重亏损的尴尬局面,他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很快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以科技拓市场,以管理求效益”的治企方针。

       首先,他对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敏感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对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实行三级民主测评、末位淘汰制度,真正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建立起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动态用工机制;全面创新分配制度,在石油系统率先打破“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重新建立起了工资、奖金分配单元,加大了向技术、重要和艰苦岗位的分配倾斜力度,实现了一岗一薪的分配激励机制。同时,他还大胆地调整精简了企业的管理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新方法,积极探索平稳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新路子等等。所有这些改革和创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扭亏为盈,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1998年至2003年,企业的产销值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利润由1997年的18万元,猛增到2003年的5700多万元。

       在科技创新方面,他提出了科技兴企的战略新思路,抓住我国石油钻井设备更新改造的机遇,以科技为先导,瞄准国际先进的电动钻机制造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制工作。企业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六年来累计投向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方面的资金有1亿4千多万元,为实现科技兴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科技攻关激励机制,制定了科技成果定期评审奖励办法,重奖科技功臣,恢复并定期召开企业中断了多年的科技大会,积极营造崇尚科技、尊重科技人才的氛围。同时,在分配上企业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倾斜力度,实行项目开发业绩与其收入直接挂钩兑现的分配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在他的主持下,企业先后研制出了深受油田用户青睐的50D、70D、70DB、M1000、70DBT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钻机,有效地拓宽了市场覆盖面,企业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企业主导产品钻机的年产销量从1998年年产26台猛增到2003年年产55台,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钻机制造企业;六年来,企业共研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360多项,新产品产值平均占到年产值的60%以上。

       在管理方面,他积极倡导厂务公开和民主、科学的管理新理念。他任厂长后,立即制定了“真实、民主、完整、持续、规范、及时、灵活、合法”等八项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新规定,并认真予以实施,使企业的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很快走在了陕西省工业企业的前列。同时,在他的主持下,企业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管理等一系列基础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很快从粗放型走上了精细集约型的科学管理新轨道。企业先后取得了挪威船级社颁发的IS0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2000年,企业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企业质量示范单位”。

       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1999年,张冠军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0年,他又被评为经国务院批准的中油集团公司系统“工程技术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陕西省“国企改革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他还先后当选省、市党代会代表和省、市人大代表。2002年,张冠军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文章来源:《厚德 笃学 崇实 尚新——纪念学校更名“合肥工业大学”五十周年》